提升校內教育質量,規(guī)范校外教育培訓
http://www.mattsalter.com2021年08月04日 10:20教育裝備網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tǒng)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半p減”最新六點重要政策如下:
一、關于作業(yè)負擔
(一)學校要完善作業(yè)管理辦法,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yè)統(tǒng)籌,合理調控作業(yè)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
(二)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yè),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yè)。
(三)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四)將作業(yè)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tǒng)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yè)。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yè)。
(五)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yè),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yè)。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yè)。
(六)學校和家長要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后完成剩余書面作業(yè),進行必要的課業(yè)學習,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個別學生經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yè)的,也應按時就寢。
二、關于課后服務
(一)引導學生自愿參加課后服務。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學?山y(tǒng)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
(二)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
(三)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
(四)課后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yè)人員或志愿者提供。
(五)教育部門可組織區(qū)域內優(yōu)秀教師到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開展課后服務。依法依規(guī)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行為,直至撤銷教師資格。
(六)教育部門要利用國家和各地教育教學資源平臺以及優(yōu)質學校網絡平臺,免費向學生提供高質量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fā)展,促進教育公平。
(七)各地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組織優(yōu)秀教師開展免費在線互動交流答疑。
三、關于校外培訓
(一)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tǒng)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二)嚴格執(zhí)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guī)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三)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晚于21點。
(四)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不良學習方法。
四、關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學校要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學業(yè)質量標準。
(二)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堅決克服唯分數的傾向。
(三)逐步提高優(yōu)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qū)域內初中的比例,規(guī)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絕違規(guī)招生、惡性競爭。
(四)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禁下達升學指標或片面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和教師。
(五)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把學生參加課后服務、校外培訓及培訓費用支出減少等情況作為重要評價內容。
五、關于強化配套治理
(一)各地要根據學生規(guī)模和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統(tǒng)籌核定編制,配足配齊教師。課后服務經費主要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
(二)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表現應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
(三)教育部門要會同婦聯等部門,辦好家長學;蚓W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
(四)依法依規(guī)嚴肅查處各種夸大培訓效果、誤導公眾教育觀念、制造家長焦慮的校外培訓違法違規(guī)廣告行為。
六、關于做好試點探索
(一)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依法依規(guī)嚴肅查處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嚴重問題的機構。
(二)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在課余時間向學生提供興趣類課后服務活動,供學生自主選擇參加。課后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fā)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由教育部門負責組織遴選,供學校選擇使用。
(三)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
最后,《意見》要求,各地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的同時,還要統(tǒng)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參照本意見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