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教育: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之根
http://www.mattsalter.com2021年07月27日 09:32教育裝備網(wǎng)
隨著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日益臨近,神州大地的奧運熱潮繼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之后,再次洶涌而來。對于奧林匹克運動以及以全民健身為先導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崇尚,在我國早已深入人心,逐漸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在此過程中,教育尤其是奧林匹克教育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以政府為主導,體育及教育部門的積極引領,佐以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倡導,使得在近20年的時間里,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功能,尤其在青少年德育領域以及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和強化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很大程度上扭轉(zhuǎn)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及奧運會只是單純體育競技比賽的片面觀念,使得青少年通過學習和體驗奧林匹克教育活動,深入理解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先生復興古代奧運會和倡導的奧林匹克主義,是以教育為最重要的目標。
現(xiàn)代奧運在19世紀晚期的歐洲得以復興,實質(zhì)上緣于法國教育改革家顧拜旦先生為之奉獻一生的一項教育改革計劃。究其緣起,早在1894年法國索邦國際奧委會成立大會之前,顧拜旦就已經(jīng)在法國倡導發(fā)起了一系列教育改革。這些改革都圍繞著將體育活動納入青少年學校課程規(guī)劃這一核心目標。
顧拜旦出身于法國貴族家庭,童年時正值自己的祖國在普法戰(zhàn)爭中落敗。國家的戰(zhàn)敗、民族的衰弱成為顧拜旦童年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激發(fā)了他以體育強國的決心。此外,顧拜旦少年時期就受到古希臘文明與文化的熏陶,尤其深受身體與精神共同發(fā)展的哲學思想影響。其中融合了宗教祭祀與軍事內(nèi)涵的古代奧林匹克競技運動盛況的描述,更是深深吸引了顧拜旦。家國興亡的社會背景結合教育的啟蒙,這樣的碰撞與沖擊,使得少年時期的顧拜旦在潛移默化中已經(jīng)將奧林匹克與教育相結合的意愿植根于心底。
青年時期,顧拜旦充滿理想的激情又獨具政治頭腦,他始終堅守著“生命在于運動”的生活哲學原則,這使他關注青少年體育的初心有增無減。顧拜旦對奧林匹克教育理念的鑄就亦受到教育領域前輩的啟迪。首先是英國近代教育家托馬斯·阿諾德將體育以及運動員精神融入到中學教育之中,使得英國青少年在學校獲得學識的同時強健了體魄,并塑造了受用終身的不屈不撓的體育精神。其次,英國醫(yī)生威廉·彭尼·布魯克斯在文洛克興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多年,其與顧拜旦多年的書信往來,特別是布魯克斯較為完善、系統(tǒng)化的奧林匹克理念令顧拜旦受益匪淺。此外,青年顧拜旦曾兩次橫跨大西洋,彼時美國大學體育蓬勃開展的壯闊景象,不但更加堅定了顧拜旦將體育與教育融合的決心,更提升了其久存于心的奧林匹克精神,增強了奧林匹克教育的國際視野。
通過以上的簡要介紹,我們可以體會到顧拜旦作為奧林匹克復興者和教育家的精神內(nèi)涵和篤定初心。奧林匹克教育是身體教育的訴求,亦是德育的訴求;是民族精神的塑造,亦有國際主義的根源;是現(xiàn)代文明的啟迪,亦是人文精神的傳承。
(作者單位系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